类别:创意写作 / 日期:2024-03-16 / 浏览:7 / 评论:0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打造自己的“高效课堂”,老师们可以探讨交流?
一、精心备课,发挥主导作用
打造的第一步是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教师钻研教材越透彻,备课越认真,课堂教学设计越全面,的主导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效率才会越高。
1、加强备课
老师在每次讲授新课之前必须对这节课需完成的知识目标十分清楚,根据目标确定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备课的时候更应考虑如何进行教学才能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用什么办法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学生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知识等。做到有的放矢,运用自如,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了解学生
在备课环节上,要对学情有充分的了解。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等。在备课时心中始终装着学生,除备常规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善于分析学情,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炼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大多数时间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其主动发展。这样做才会使时间的效率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甚至于产生大于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效果。
二、优化课堂结构,创设和谐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必不可少,这是保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课堂是一个情感场,学生们会带着各种各样的感情上每一节课。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我认为,课堂教学效率是否提高,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接受、掌握了多少;不在于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有多大,而在于知识的教学是否“精要、好懂、有用”;不在于学习了多少知识,而在于能力的训练是否“务实、得法、有效”。课堂上师生积极的情感交流往往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点燃求知的火花,所以和谐的情感氛围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首先,要对教学倾注满腔热情,运用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感染学生的情绪,唤起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艺术化的教学方法,多借助肢体语言感染学生,如热情期待的目光、和蔼可亲的笑容,得体大方的姿态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在教学评价中要善于多给学生肯定与赞扬,特别要善于发现潜能生的闪光点,树立学生自信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测、导、练、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检测 了解上节课教学目标巩固情况,达到督促学生,为本节课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
2、导课激趣 人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富有趣味性的导课,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求知欲望,进入佳境,积极思维。
3、精讲多练 应抓住重难点,依据学生实际把学生不懂的、急于想知道的讲透彻,其他知识留给学生自己钻研。
4、公正评价 每堂课学习中,教师要对每位学生进行公正的评价,尤其潜能生在的正面评价鼓励中会强化自信心,增强学习内驱力。
四、加强目标教学,引进竞争机制
曾有过教小学生和大学生的经历,觉得高效课堂的前提,是充分了解授课对象的特点和状态,然后以此为前提,来设计教学内容。
对于小学生,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年级来设计教学(因为他们的认知模式和意识特点一年一个样),并以『体验~感受~思考』为顺序安排具体内容:
1-2年级学生适合以模仿和体验的模式来学习,给他们创造体验和感受的机会至关重要,可多安排涉及身体和行动但非竞技的内容(比如⭕式集体游戏),教师既要保持权威又要与学生们共情(在情绪和动力两个方面),避免在没有真实体验的时候单纯讲知识,避免没有预设诱人的动机而进入具体活动,更要避免成人式的逻辑分析内容,老师语言的优美对学生是一种享受;
3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需要老师的情感像☀一样照耀着他们,像雨露般滋养着他们,以顺利建立“自我”,学生心灵和情感的正常发展,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前提,教学内容里可以多一些艺术🎵形式;
4年级学生内在力量十足,开始对周边的事物挑毛病,并想进行新尝试,包括挑战老师的底线,可以给他们一些有挑战性的内容(知识、实践、体力等),并对作业作品的质量或品质提出更高要求,可以开始竞技式的内容,教师的授课风格可以有些棱角;
5年级学生是小学阶段各方面发展最均衡的时期,感受力进一步深化,思考力发展具有了雏形,教学内容应有足够的宽度,并且抓住关键点带给学生深入的体验,可以给学生自主设计或尝试的机会和空间,每堂课都需要精心设计和准备,如果只是应试目的的教学或刷题就太可惜了,把握好这一年,学生们会有巨大的成长,当老师的也会很享受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
6年级学生开始有青春期前期的特征出现,身体变得沉重,动作也显得笨拙,思考及批判能力明显加强,一副要征服世界的样子,男生开始耍酷,女生变得内向,老师再给予学生更多自主空间的同时,应注意道德力量的作用及引导对他们很重要。
对于大学生,一年级、二三年级、四年级的状态肯定不一样;文科生和理科生差别更大;女生感受力强,男生理性发达……理解了学生们的状态,设计教学时一定会有的放矢,避免对牛弹琴的状况出现。此外,讲授人文社科类课程,或讲授理工类课程,课堂模式及风格更是不同;教师个性及专长各有不同,应尽量发挥所长,避免模式化。在课堂上,老师的全身心投入,是保障教学效果的关键。因大学教学情况复杂,不再多言。
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多指教O(∩_∩)O
我是一个搞课改多年的老教师,如果让我说怎样才能打造一个真正的“高效课堂”,我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想方设法让学生深度思考。
现在社会上的“网络暴力”、“盲目跟风”、“崇拜铜臭”,都是长期形式主义的教育,没有让学生深度思考的结果。
遇到一件事情,先不要先入为主地表态,深入了解事情的真相,思考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继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付诸于实施,这才是从根本上处理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而这种深度思考的习惯,来源于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固化于课堂上对问题的持续追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形成深度思考的素养,对任何问题都能肩负起追根溯源的历史责任,才能有国家的振兴,民族的希望。
什么叫“高效”?我认为能培养认真思考的能力,形成深度剖析的习惯,让学生能瞬间有所“顿悟”,就是高效。
多年来,我一直倡导“课堂内容问题化”,推崇每节课使用《问题导读单》和《问题训练单》,目的就是让学生利用“问题”这个抓手,一步步把表层的现象揭开,向问题的实质渗透。
在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发散出这样那样的新问题,这便是新的教学资源。因为这样的资源是来自于学生,所以更能贴近学生的思维,激发共鸣,将思考向深层次推进。
学生对表面现象的兴趣是暂时的,而对问题思考的兴趣却是永久的。当你的学生都能养成深度思考习惯的时候,你的课堂想不高效也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