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创意写作 / 日期:2024-05-29 / 浏览:7 / 评论:0
古代有哪些音乐?
古代音乐有四大类别,分别是宫廷音乐、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其中宫廷音乐的地位最高,民间音乐传唱度最高,文人音乐逼格最高,宗教音乐大多数为巩固思想。
宫廷音乐其实分为很多类别,但是按照是主要的功能来分,大体上可以分为雅乐和燕乐。
雅是统治者用于祭祀及朝会典礼等场合的音乐。为了显示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尊严,宫廷雅乐的风格往往庄严肃穆,音律中正和平,歌词典雅纯正。
燕乐也称“宴乐”或“乐”,是宫廷饮宴时供统治者欣赏、娱乐的音乐。这类音乐往往取材于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比雅乐更具活力。在商周时期不怎么受重视,一直隋唐时期,才逐渐的取代了雅乐。
宫廷音乐大概从商周时期就开始了,到了汉代、唐代是其发展的两个巅峰,因为汉唐作为大一统而且又极为强盛的两个王朝,其音乐也不断地发展。但安史之乱后,唐朝开始衰退,宫廷音乐也随之衰退了。
民间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中最悠久的一支,早在原始时期就存在了,根据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调查,我国拥有345个说唱品种、317个戏曲剧种、17636种民间舞蹈,以及不计其数的曲目。
民间音乐共有五大类,分别是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蕴含着山歌、小调、曲艺、戏曲、乐器演奏、小令、评弹、口技等无数种传统艺术在里面。
基本上我们现在还流行的相声、评书、大鼓、京剧、古筝、竹笛等等与声音有关的艺术,在古代全都是属于民间音乐。也正是这些民间音乐的出现,大大的丰富了古代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生活。
如果说民间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比作下里巴人的话,那么文人音乐一定就是阳春白雪了。文人音乐是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的知识阶层创作的音乐,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和较高的艺术水平。
文人音乐在先秦时代就已产生,孔子、庄子、屈原、宋玉都精于音律、善于抚琴。可是直到魏晋南北朝,文人音乐才真正开始成熟,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文人音乐家。
十大古代名曲分别为《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和《阳春白雪》
还有 《二泉映月》《梁祝》不过不是古代的,但中国特色很浓
中西方乐器别:
中国乐器常见的有古琴、笛子、二胡、古筝之类,选材主要以土木金石等自然材质为主,中国古代的八音就是按照乐器的材质归类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这八种; 西方乐器的特点也比较显而易见,更多的融合了机械制造的因素在里面,材质以金属、塑料等工业制品为主,比如钢琴、小提琴、架子鼓等。
一句话,中国乐器让胎儿感受自然美;而西方乐器则让孩子接受现代美,都是对胎儿审美、思维能力的提升。
2.两者调式的区别:
中国乐曲是宫商角徵羽五音划分,而西方音乐则是我们熟知的1234567,中国典籍记载,五音可以应五脏,动五情,也就是说在身体和心灵两方面给胎儿影响,提高孩子健康指数,进一步提升情商和智商;西方音乐形式丰富,能让孩子的思维更具有灵活性。
3.两者文化角度的区别:
在文化角度来说,西方音乐强调自我的表达,而中国传统音乐则更注重整体的和谐。因此,长久以来积存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中华文明基因让中国人更容易对国乐产生认同感,也就更加容易接受音乐对身体和大脑以及情绪的调节作用。
总之,中西方胎教音乐各有优势,选择自己适合的才是好的,中国的胎教音乐我建议你听--家和国乐,中国五行音乐效果很不错的。
亲,满意采纳啊
你了解中国传统诗词的格律吗?请分享给大家好吗?
格律诗一般分为五言、七言律诗,共八句。两句为一联,八句共分作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首联两句与第四、第六、第八句的尾字必须押韵。第一句尾字不押韵也可以。颔联、颈联中的两句必须对仗。这是律诗的基本要求。
押韵,读音相近的几个韵母可以混用。如u与鱼,un与云、in,e与o,eng与ⅰng、ong等。
古诗自南北朝沈约提出四声八病之说,到唐时律诗的定型,又添加了平仄的说法。但唐代诗人基本上不讲求平仄,只在词句、起结、意境上下功夫。到了北宋,以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人略微讲究一下平仄。也就是一首律诗,在每联最后一字用平声字。就这样他们也不是完全遵守。遵循这样平仄要求的律诗在他们所写律诗的比例当中占很少一部分比例。
到了明代,董文焕将平仄要求发挥到了极致。即律诗每联中的两句,以五律为例,上句要求仄仄平平仄,那么下句即是平平仄仄平。他还将部分唐诗的名篇,以他的平仄标准给予标注解释一番。完全是牵强附会。不论是以以前的语音还是以当时的语音,根本都靠不住脚。古人以这样的语音作诗能符合他所谓的平仄标准,今人以同样的标准却不合平仄,真真正正地厚古薄今。以他的平仄标准来检验民国之前所有古诗,可以说没有一首古诗可以过关!
更为荒诞的是,今天有好多人继承董文焕这套学说,将诗的锻词炼句,转承起合,意境的营造统统抛诸脑后不管,而将平仄作为检验律诗合不合格的唯一标准,真不知道还能分得清主次、本未不?!
古人作诗,讲求不以词害句,不以句害意。讲求以意境为主,词句次之。能够讲求平仄就附带上,顾及不到抛在一边不管。今人学诗如果不从诗的意境、锻词炼句上下功夫,而将功夫下在可有可无的平仄上,注定会走进死胡同。别说这一辈子不会成功,就是再有几辈子的时间,恐怕也是白搭。不信请看崔颢的《黄鹤楼》诗,《黄鹤楼》诗严格地来讲,算不上是首格律诗,但却被古人推为七律之第一,不是古人水平不高,也不是古人看走了眼,是古人没有今天部分人那么愚腐,那么食古不化!
格律;创作韵文所依照的格式和韵律。各种韵文都有特定的格律。格律诗的三大要素是“平仄,压韵,对仗”再加上句式。“平仄”是汉字的不同声调应用于诗词格律中的名称。平声,指的是某个字的读音的声调不升不降。仄声也就是某个字的读音或升或降。“押韵”押韵是诗歌最重要特点之一。是在特定的某一句诗句末用一个韵母相同的字收尾。因为押韵的位置通常在句末,所以一般把押韵的地方叫“韵脚”从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诗经)到以后的诗,词,曲等,几乎没有不押韵的,如果不押韵,也就不成其为格律诗了。“对仗”也叫对偶,格律诗词中最直接的形式美。是一种视觉艺术。它同听觉艺术(平仄押韵)构成诗词完整的格律美。律诗八句对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对仗种类分工对宽对。工对;就是对偶工整的对仗。同一小类事物的字词构成的对仗,都是工对。如天文对天文,器物对器物等。范围越小的同类事物的字词相对,也算是工对。如毛主席的七律(冬云)颈联;“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其中“英雄”对“虎豹”都是同一小类的名词对仗。宽对;宽对一般只要求名词对名词,(不限类别)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就可以了。宽对是比较自由的对仗,律诗中用得很广泛。如果分得更细些:同类对,异类对,联珠对,流水对等。词的格律比诗格律复杂些,下次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