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写作帮助 / 日期:2024-06-15 / 浏览:3 / 评论:0
你曾经完整看过三遍的书有哪些?
要说读过三遍的书,那就是《三国演义》了。
这是我十分珍惜的一本书,是我初中的时候得到的,它出版的年代比我出生的时候还要早,得到他的时候,整本书都泛着黄,很有年代感。至于是怎么得到他的,那就说成是偷的吧。初中的教室旁边有一个锁着的房间,里面放着许多各种各样的书籍,像一个小型的图书室,但就是不开放,不让人进去看书。于是我们就只好另辟蹊径,于是我就得到了这本书。在初中的时候断断续续的看了一遍,但是一知半解,权当做了看故事一样。之后上了高中,由于整天忙着复习、考试,也只是随机选取一些片段看了。
真正的去看,去学习的时候是上了大学之后。尽管他很旧,不管去哪,我都会带上他,从家里去大学有两千多公里,我带着他,回家两千多公里,我也带着他,来来往往,我们相伴同行。大学期间,还因为看他而闹出笑话,一天上课休息期间,我在座位上打开他正看着,老师走下来看到了,问我看的什么书,还拿起来看了看,之后就继续上课了,突然,老师要提问的时候,随口说了一句,看三国那位同学,起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大家都笑了。从此,这个老师的课从没有逃过一节。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本书里包含了太多的东西,权谋、世故、管理、人心善恶、性格、成功与失败,都值得我们仔细玩味。在三国的哲学里,都有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子。遇到事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古人的智慧里找到解决办法,人也可以变得更加从容。
与一本好书相伴,就像和一个智者朋友聊天,珍惜我们遇到的每一本好书,多读几遍,就会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钱钟书和杨绛那么恩爱,为什么能写出《围城》?
《围城》并不是一部悲剧式的情感小说,与作者家庭恩爱毫无关系,作家的想像力,对文字的控制力是我等凡人不能企及的。
围城,虽然时代背景不是主线,但每一时段都有交代,人物刻画有名有姓有事者不下百余名,所以他写的是大时代背景下的众生相,鸿渐只是某类知识份子的代表。是钱钟书把他熟知的人熟知的事分给书中的人物,于是人物活了,就像你我身边的人。有些读者也乐于把作者与人物画等号,于是作者便被添加了多段恋情。
方老太爷前清举人的乡绅身份,岳家点金银行的来历,鸿渐求学订婚留学,买假文凭(爱尔兰人的不动产),海上归程,鲍小姐(姓鲍的熟食铺子),苏文纨(夏日冰淇淋的爱情观),唐哓芙(要白纸的爱情)入职岳家(写英语作文的小舅子),赵辛楣(每次游戏里都作贼的宽厚男孩,组饭局的成年人),求职三闾大学,由沪入湘的旅途,职场,红甲红唇的汪太太,……只要你读过,很容易就把故事如珠般串成串了。好多有趣的对话,事,人清晰的出现了,大背景的短暂的详和,战争,轰炸,逃亡,偏安一隅,也都如串珠的线若隐若现。这是一部大背景下小人物的喜乐哀悲,全文借代讽刺,让人看到杨绛口中好玩一面的钱钟书。与厚厚镜片下,灯下书堆里,写管锥编的学究不着边。
线钟书成书期间,杨绛甘为厨下婢,引柴煮粥,如白居易的'老妪‘般作每段文字的第一个读者,夫妻的恩爱成就了围城。让我们一读再读,然后考考究究。
什么是“赋”?你最喜欢哪几篇“赋”?
野狐试答
题主好,赋是以“颂美”和“讽喻”为目的的一种韵文体,介乎在诗歌和散文之间,赋起源于战国,胜于两汉,宋以后逐渐衰落。
《周礼》有“六诗”的提法,《毛诗序》称作“六义”,就是风雅颂,赋比兴。“赋”是铺的意思,《诗经》中的赋,作为铺陈言志的一种表现手法,对于赋体的产生有着很大的影响。
赋作为一种文学体制,可以追溯到战国中期的屈原。《离骚》、《九歌》等篇章,虽然并没有以赋来标示,但西汉刘向校书时称为“屈原赋”,后世也把屈原作为赋的鼻祖。
赋作为一种文体的名称,最早开始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赋总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赋随时代发展有着很大的变化,不同时期的赋又有着一些具体的特点。
汉大赋由枚乘的《七发》开始,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杨雄、班固等,汉大赋一般都是长篇巨著,结构严密,气象宏大,文采飞扬,肃穆凝重,具有庙堂气息,被看作赋的正宗。汉大赋常用主客问答的形式,用典多,偏难字词很多,有以此夸示才学的嫌疑。汉赋是“劝百讽一”,劝帝王节俭,结果是以夸富和炫耀为主,汉大赋代表作有《上林赋》、《子虚赋》。
骈赋也叫排赋,流行于魏晋南北朝。骈赋全篇由四言、六言的对仗句组成,句式整齐,辞采华丽,富有音乐性,抒情性很强,一般都比较短小。魏晋南北朝骈赋著名的有庾信的《哀江南赋》,江淹的《恨赋》、《别赋》,鲍照的《芜城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文学的个性化色彩很强烈,名家辈出,佳作如云。
唐代科举考试已经很完备,赋列入到了国家考试的科目之中,于是产生了专用的试贴赋,也就是律赋。律赋是对骈赋在形式上的进一步发展,对声律和对仗有着更严格的要求,作为利禄之途的敲门砖而失去了文学性的律赋一直持续到了清朝。
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从讲求形式的六朝骈赋向散文转变,出现了一些不太讲求对偶、音律、辞采、典故等形式的文章,这些文章清新自然,文质彬彬,兼具了先秦散文和六朝骈赋的优点,著名的有王勃的《滕王阁序》,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宋以后赋这种文学样式渐渐淡出,元、明有杂剧、传奇,明、清有小品文、章回小说,明清散文虽有唐宋派、桐城派,但在文学上已经不处于主导地位了。
如何能真正的读懂一本书?
首先,书的种类很多,不能一概而论。这里简单说说文学作品中小说的阅读吧!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具体的环境描写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要真正读懂小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是作品的主题。
小说既然要反映社会生活,作者必然对社会生活有所体验有所认识有所思考,这种体验认识和思考,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有些小说的主题比较明显,我们容易懂。有些小说的主题比较含蓄隐晦,我们就要通过分析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联系人物所处的环境,理清发生在人物身上的故事,才能慢慢品味出作品的主题,明白作者的观点态度,批评什么,赞扬什么,或对生活有什么感悟。把这些问题搞明白了,才算基本读懂了小说。
二、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也就是作品的艺术鉴赏。
1、人物形象
看作者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人物有什么性格特征,作者塑造这个人物想表达什么思想。
2、环境
看小说中的人物生活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特别注意分析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这和人物的性格特征有很大关系。
3、情节
看作者怎样安排故事情节,基本的叙事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和插叙。技巧有很多,注意欣赏,比如伏笔照应,比如欲扬先抑,对面落笔……
4、语言
看作者的语言风格,看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可以从欣赏各种修辞手法入手,可以从人物语言入手,慢慢品味咂嚒。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