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写作帮助 / 日期:2024-07-16 / 浏览:6 / 评论:0

当年知青的你回过农村了?有什么变化让你感概一番?

我六八年下乡内蒙农村,由于十年又十个月知青生活,实是农民生活。因三年后什么照顾全无,有的是农民的帮助。

二十八岁的我与村女订婚,回城次年上班结婚。我常回去因有亲的。

企业效益好几乎年年两车去内蒙买牛羊肉,我出差又串亲,还看老乡。

青蛙军团爱地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退休后夫妻去时坐车,因有妻外女嫁当地,外甥找郊区女孩。他,她们驾车。

现在两个自然村之前一个大队已合并为一村,成排红砖房。听说是村民出百分之五十钱,政府出另一半。

树木比从前多很多,又退耕还草。有护林员,有养殖基地一个几千亩谁都可承包。

青蛙军团爱地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土地有大户经营者种葵花,甜菜,小麦,莜麦,农户可忙时打工每日之前八十元现一百元,又可年年分到土地钱。

农民手中有个粮本和油证,是秋后把小麦,油料籽送到面粉厂和油房,凭本去领面粉和食用油。

还有幸福院,六十岁以上老人可入住。不交钱,提供免费房子,炉具,水,电等,每年几次电影,小戏。

青蛙军团爱地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农村年青人大都外出了,常听到花边新闻,青年农民也有离婚的,也有有情人的,真是饱暖生闲事,在学习城里人。

彩礼也在上长,没人制止得了。可能似物价一样,水涨船高。当然比喻不恰当,我想不出好词。证明收获多了。

农村人有的,有的年青人不似老一代人实实在在,我找不回六十年代农村样子。

因家庭有历史问题,1969年3月,被强制要求下放农村,没法随母下放农村,那一年母亲53岁,我16岁,妹妹13岁。一个家庭没有一个主要劳动力,那是挣工分养家糊口的年代,日子过得很艰难。

成年后转为知青,因个头小,值不了几分工,年年倒欠生产队钱,支付后才得到口粮。

下乡几年中,有招工,参军,考学的机会,政审时都被排挤打压,不能如愿。1978年年底,知青大返城开始了,幸运之星终于落到我头上,被招工进了一家国企,好日子就开始了。随后妹妹母亲都回城了,结束那苦难的日子。

因为那是伤心之地,35年以后才回去看看,就只到房东家坐坐。当年,他家是地主成份,受管制,生产队领导要他家让房两间,给我家住,这恩我记着。

今年国庆假期我回去看了村上那口老井,年幼是喝它长大,我记着呢。走进村,他们三五一群,正在打牌,输赢点小钱。我坐在房东边,没有一个人认识我,十分钟后,我叫了房东名子,他才回过神来。分别几十年了,每个人变化很大也不奇怪。

我下乡那个村的土地都被征收了,每户都有200万元征收款存在银行,平时没事,玩玩牌很正常。

在征收的土地上建起了《屈原滨江公园》,有文化广场,楼阁亭院,长廊书亭,球场,健身馆,傍边建有一个住宅小区,有二十栋电梯大厦,供老百姓选择。

以前的山坡都推平了,变化很大,真不敢相信这是我曾经上山下乡插队的地方。沅水河仍然川流不息,河岸有毕直沿河大道,柳树成排,行人小道踪错有序。小区前有宽敞大道直通县城,还有,新建的自来水厂,电商集群大楼和城南开发房地产群。真是应了那句名言:发展才是硬道理。

我是1969年6月下乡到哈尔滨郊区的天津知青,在农村整整待了七年半的时间。上学走出农村后,我没有忘记那里,因为我们最宝贵的青春岁月是在那里度过的。

五十年后,重走下乡路,感慨万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迁,下乡时的小村庄发生了很大变化。我感觉主要有这样几大变化:

一是进出村的路变了。当年进出村的路是一条土道,一到雨天就是一条泥水路,穿着雨靴也无济于事,经常是灌满一靴子泥水,出行很困难。现在变成了一条柏油路,路边安装了漂亮的太阳能灯,很有现代感。并且市政部门新开通了一条公交线路,市内公交车可以直通到陈家洼,村民们出行方便了很多。

二是小村庄发生了大变化。当年全大队的村民都住在岗下的洼地,村北边隔一道防洪坝就是松花江,地势低洼,是有名的“大洼”。当年老书记杨有,曾对我们知青说过他有一个愿望,就是“岗上岗下,电灯电话……”现在老书记的愿望已经成了现实,有一半的村民搬上了岗,建造了新民居,家家有电话已成过去时,现在是人人有手机,很多家还有大卡车、小轿车。

三是物是人非,很多老社员已经不在人世了。我们重走下乡路看望父老乡亲,最大的感慨是,很多老社员已经离世了。当年带领我们干活的老队长、老支书、参战老兵都不在了,很是遗憾。村里都是老社员的第二代、第三代,他们对“知青”这个名称感到很生疏,我们当年在这里战天斗地的故事已经成了遥远的传说。值得欣慰的是,我当年在渔业队工作时的渔业队长,当年的妇女主任,村里的老木匠,还有我在大队部工作时的老会计还健在。

(下图是我与当年的渔业队长和妇女主任夫妇,在长岭湖湖中桥上的合影,落日余晖撒在我们的身上)

(下图是我与当年的老会计、渔业队长、老木匠、妇女主任等人在岗上玉米地前拍的合影)

四是村民的思想观念变了。过去比较封闭的小村庄,现在村民们思想开放了,积极学习接受新事物,掌握科学技术的人多了,村里变成了养鱼专业村;再有通过考试上大中专院校走出去一些年轻人,还有一些有一技之长的人外出劳务打工;令人想不到的是,村上的年轻干部考上了公务员,并且成为新发镇的副镇长。

(下图是大洼知青回村时,新发镇副镇长与知青们在镇政府办公楼前的合影,左二为新发镇副镇长)

五是小村庄的周边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村北边的防洪大坝,过去是一道土坝,年年防洪都要修大坝,现在变成了双向车道的柏油马路,成了沿江而行的一道靓丽风景。岗上村的南边,是哈尔滨市最大的淡水湖养殖场,如今变成了旅游热线打卡地,夏天到这里度假观光的人络绎不绝,村里人从岗上走下坡就进入了旅游区,近水楼台,生态环境一流。

(村北的防洪大坝变成了一条永久性的柏油路,延伸到远方)

长岭湖夏日风光

我从长岭湖的湖中桥走过

打赏

感谢您的赞助~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版权声明 : 本文未使用任何知识共享协议授权,您可以任何形式自由转载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