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创意写作 / 日期:2024-08-12 / 浏览:2 / 评论:0

“绿帽子”一词源于哪个朝代?有何依据?

绿帽子”一词本来没有特殊含义,是随着历史的演化,赋予了特定的含义。关于这个词的特定含义,究竟产生于哪个朝代,并无定论,有人说最早产生于春秋时期,也有说产生于两汉,还有一种说法是元朝,或者明朝。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绿色代表了什么意义,及其演变过程。

颜色最早仅仅是区别于素色,所以最早它代表的含义就是身份尊贵。一般老百姓只能穿粗麻素衣,颜色只有单调的黑白二色,只有身份尊贵的人,才穿得起五颜六色的绢绸。

春穿绿衣秋黄袍,春穿绿衣秋黄袍头儿弯弯垂珠宝打一植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以,那时候绿色没有题干指代的特殊含义。有人考证说,春秋时期就有娼妓之家的男子,传绿衣的传统,这个说法有点不靠谱。除非官府强制,谁愿意主动给自己贴这种标签?

其实,绿色在秦朝还代表着尊贵的含义。按秦朝法律规定,高级官员一律传绿袍深衣(以黑色为主),老百姓一律素袍。

这个变化跟阴阳五行学说的流行有关。古人认为,每个朝代都对应五行之一,与前后朝相生或相克。周朝五行属火,秦朝五行属水,水克火。火所对应的颜色是红色,水对应黑色。所以秦朝尚黑,即以黑色为尊贵。

春穿绿衣秋黄袍,春穿绿衣秋黄袍头儿弯弯垂珠宝打一植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西汉比较复杂,一会儿认为秦朝非法,自认承继的是周朝,所以也尚黑,一会儿认为秦朝是合法的,所以自认属土,尚黄,一会儿又认为与前朝的关系不能相克,而采用相生。按照相生的说法,水生木,汉朝就应该属木,对应颜色是青色。

虽然一直没有定论,但是绿色在汉朝依然没有低贱的意思,刘向说王氏外戚满门青紫,很显然,青色与绿色在当时还是代表了尊贵。

直到隋唐以后,青绿色才逐渐被降格”,规定高官一律传紫袍,六品以下官员传红袍或绿袍,吏员传青袍,平民传黑袍,士兵传黄袍。

春穿绿衣秋黄袍,春穿绿衣秋黄袍头儿弯弯垂珠宝打一植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看起来,颜色就是流行病,各个朝代的历史因素和审美潮流完全不同,往往乾坤大转移。明清视为最尊贵的黄色,隋唐时期竟然是士兵的服装!不过,自隋唐以后,青绿色一直没抬头,地位直线下降,沦为七八品低阶官员和吏员的着装。

那么,“绿帽子”究竟什么时期,被赋予了特定含义呢?我认为起始于元朝,到明朝初年,才变成了人人皆知的隐喻。

至正五年,元政府第一次正式对娼妓和乐坊的着装,做了统一规定:“娼妓穿皂衫,戴角巾儿;娼妓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

元朝这个少数民族政权,不光在族群上有明确的贵贱之分,又对职业的贵贱做了区隔,娼妓之家被强迫裹青头巾。这恐怕是历史上,最接近绿帽子含义的一个事件。

朱元璋于建立大明后,依然沿袭了元朝对娼妓业的鄙视,在延续娼妓之家男子裹绿头巾的规定外,他还下诏:“教坊司伶人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人服”

从此,青绿色头巾,慢慢成了特种行业家属的身份代表,并逐渐延伸为男子被妻子出轨的指代意思。

“绿帽子”一词的演化穿越千年。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颜色是拿来区分等级的最显著也最重要的因素,而绿色一直被视为比较“卑贱”的颜色。“穿红挂绿”对今人来说是指服装鲜艳的意思,但穿绿对于古人来说,是表示身份的卑贱,戴绿更是一句骂人话,尤其那个“绿帽子”。

这是为什么呢?刨根问底,我们先来解释一下绿色为什么这么不受古人待见?

《诗经》中的“绿衣”诗篇有云:“绿衣黄裳,心之忧矣”,就是比喻地位卑贱的人开始僭越。由此可以看出三千多年前,古人就不待见绿色。

《广韵》中解释绿为“青黄色”,孔颖达注疏“绿,苍黄之间色”。现代色彩学将红黄蓝三种定位“三原色”,这在古代被称为“正色”,除这三种以外还有黑白,一共五种正色。“正色”就是正统的意思,比较高贵。

比如清代的黄白红蓝都是正八旗,而绿军是八旗之外的汉人军队。绿色地位不高,就因为它非正统,是中间色,是蓝色和黄色调和而成的。


“戴绿帽子”现在是指妻子与别人私通的丈夫,但其实刚开始并不是这个意思。在春秋时期,凡是有卖自己的妻女谋求活路的人,都要裹绿头巾,以别贵贱。从这里看出,最初的“戴绿帽”并不是妻子对不起丈夫,而是丈夫对不起妻女而要自我贬低,以求自贱。

到了汉代《汉书·东方朔传》中记载:馆陶公主是汉武帝的姑母,中年守寡。后来和很年轻的情夫董偃出双入对,一日汉武帝来看姑母,她让董偃出来觐见,董戴“绿绩”谒见汉武帝,董偃故意贬低自己,代表自己是奴才。

到了唐朝,“戴绿帽”更是作为了一种惩罚工具,《封氏见闻录》中记载,有些地方凡是犯错的官吏视情节严重,让其“戴绿帽”,情节严重的戴时间长。而且在唐宋时期,碧青绿诸色被视为贱民所穿服装的颜色。

打赏

感谢您的赞助~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版权声明 : 本文未使用任何知识共享协议授权,您可以任何形式自由转载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