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创意写作 / 日期:2024-08-16 / 浏览:4 / 评论:0

立秋刘瀚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夏秋季节交替时的细致入微的感受。仿佛立秋一到,大自然就换下了一副容颜,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时令感极强,全诗的境况,紧扣题意,构思很巧妙。此诗精神全在一个“寻”字。写一种朦朦胧胧,惆怅无奈的情态。

第一句写傍晚时景色的变化。起初小乌鸦还待在树枝上或屋檐上叫着,天黑了,乌鸦归巢了,就再也听不到乌鸦的叫声了。乌鸦有结群营巢的特点,所以傍晚时,乌鸦的叫声还是比较多的。老乌鸦不太喜欢叫,叫起来声音也粗砺,比较难听。而乳鸦比较喜欢叫,声音也柔和些,不是很难听。傍晚时玉屏上的字画还能看得比较清楚,天黑了,玉屏上的字画就看不见了,显得空空的了。当然,听不到乌鸦叫,看不见玉屏上的字画,于是屋内也就显得安静空旷了。

第二句写诗人躺在床上用扇子扇风时的感受,夏天扇风,觉得不是很凉快,因为空气的温度比较高。立秋扇风,觉得分外凉爽,因为秋天到来了,空气的温度也低了些。“新凉”中的“新”字写出了这种变化。当然这种感觉上的质变,也有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立秋佳句赏析,立秋精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三句写夜里秋风由劲吹到停止的过程。起初还听到秋风吹动草木发出呜呜的声音,起床后一点声音都听不到了。起床寻觅秋声,说明诗人对秋天的到来十分关注。

最后一句写在明亮的月色中,见到台阶上落满了梧桐叶,诗人终于清楚地见到了秋天到来的足迹。因为秋高气爽,所以秋天的月亮特别明亮。因为梧桐是落叶乔木,叶子比较阔,所以让人觉得梧桐落叶比较早,比较显著。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写出了夏秋之交自然界的变化。有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如“满阶梧叶”,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有的变化不是很显著,如第一句通过声音能判断出是来自“乳鸦”,第二句写立秋夜扇的风特别凉爽。这都反映出诗人对事物的变化特别敏感,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特别细致。[4][3]

立秋佳句赏析,立秋精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哪些万万没想到的冷知识?

家有小儿女,大人们常常会有被许多“为什么”困扰的体会。其实孩子们问及的基本上都是眼之所及,耳之所闻的常见事物,只是我们成年人可能因为太司通见惯,而忽略了而已,因此,有些过于熟悉的东西,反而成了冷知识。

比如说:“自行车骑起来为什么不倒?”大人们通常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因为惯性。其实真正的答案是:凡是快速转动的东西都有一种本领,保持转轴的方向,不向两边歪倒。自行车也一样,当骑起来时,它的前后轮都在快速转动,就会始终保持轮子转动的方向不变,再加上骑车人注意保持平衡,车子就会平稳向前进了。如果自行车停下来,轮子不再转动,它就会失去保持车轮转动方向不变的能力,自然就会倒下,除非你有演杂技的本领。

再比如“春夏秋冬四季究竟以什么标准划分的?”单就我们国家而言就有四种不同的划分方法:一是我国民间习惯上以农历来划分,农历1~3月为春季,4~6月为夏季,7~9月为秋季,10~12月为冬季;二是气象上则以公历3~5月为春季,6~8为夏,9~11为秋,12~来年2月为冬;三是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四是天文上把四季开始的时间定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所以说哪个季节开始了,有可能每个人所依据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

立秋佳句赏析,立秋精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还有“植物也要睡觉吗?”答案是肯定的,比如含羞草和合欢树,就能直观地给我们一种睡觉的感觉。只不过有些植物是夜晚睡觉,有些是白天睡觉,像那些在夜里开花的植物就必须在白天睡觉,晚上工作。

……

生活中诸如此类司通见惯的事物背后隐藏的问题真是太多太多,平时不觉得,当被问及的时候,方感到一头雾水。成人们如果都能像孩子一样,对什么都感兴趣,或做个有心人,凡事都问个“为什么”,一定也非常有趣而有意义。

打赏

感谢您的赞助~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版权声明 : 本文未使用任何知识共享协议授权,您可以任何形式自由转载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