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写作帮助 / 日期:2024-09-05 / 浏览:1 / 评论:0

刘邦曾承诺韩信“三不死”,然而韩信最后却被吕后用计杀死,吕后是怎么做到的?

刘邦之所谓对韩信进行承诺,是安韩信之心,同时在当时的条件下,也是出自于防范。所谓“三不死”,乃: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兵器不死。要达到这样的效果,稍稍动动脑筋不是做不到。所以,吕后为了树威弄权,让萧何配合,将韩信引诱入宫,封了宫门,灭了灯烛,倒吊起来,以竹竿签乱插,韩信焉能不死?

问题的重点不在于吕后如何违了刘邦的承诺,如何杀死韩信的过程。问题的重点在于为什么萧何要配合吕后,杀了这位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

有人说是因为韩信贪婪,刘邦退无可退。也有人说韩信是居功自傲,功高盖主不知收敛。还有人说是他性格执拗,不知权变。可是,当我想起韩信能受“胯下之辱”的故事之后,总觉得这些说法虽然存在,但并非主因,这样聪明一个人,这样一个能受“胯下之辱”且不报复的人,为什么在权势面前不知进退?那只能说明一点,“胯下之辱”的故事是编造的,而非史实。如果是真实史实,我想韩信不至于最后落到如此凄惨之境地。

德胜员工守则读后感,德胜员工守则读后感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那么,韩信之死到底因为何故呢?

1.秦后的国家形态主流是分封诸侯国而非大一统,韩信的理念是前者,刘邦的理念是后者。理念不同,走向分裂是必然。

秦朝始皇帝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建立起集权帝国的第一人,二世而亡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种大一统式的帝国制度对于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必然,但在秦代,尚属于“实验阶段”,当时的社会刚刚从封建的社会瓦解而来,诸侯国遍地。这种诸侯并存的国家形态是人人向往和依赖的主流思想。所以,作为韩信,他只想着自己能够做一个强大的诸侯,回归到那种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并存的形态之中。或者说,他想成为另一个项羽,做一个“太平洋的警察”。

德胜员工守则读后感,德胜员工守则读后感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是刘邦不一样,他要建立的是帝国制度,和秦始皇建立的秦朝一样,是皇权帝国至上的新的国家形态,是大一统的观念。项羽之所99胜而1败涂地,就是因为他理念上要回到诸侯国并存的形态之中,这种理念按照当时的历史条件已经是落后的了。

从历史的角度讲,韩信其实和项羽一样,败在对历史进程中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存在理念上落后的思维,刘邦则选择了历史进步的大一统思维,所以,韩信和项羽一样,最终会失败。

2.因为信念的不统一,导致韩信形成对刘邦政治上的阻碍

德胜员工守则读后感,德胜员工守则读后感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刘邦最终要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要完成这个任务,就不能再走分封功臣的老路,那样必然又会出现祸乱,那么,他怎么做的呢?在秦代郡县制的基础上,刘邦发明了郡国制,也就是对宗室和部分功臣进行了部分分封,同时实现郡县制管理,这其实是刘邦没有办法的办法,在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国家管理制度之前,一切都是试验品。韩信受封齐王,楚王,事实上,韩信的目的达到了,他得到了想要的诸侯分封的形式,甚至是打起来做项羽第二的算盘,刘邦都应允了,是不是张良挖的坑咱不说。

但是这与刘邦最终要建立的大一统帝国明显背道而驰,也就必然会因为信念的不一样产生分歧。回到分封诸侯的时代必然会对中央造成威胁,政令不通,最后又走上分裂的道路,这是刘邦不愿意看到的,而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唯一的办法就是除掉韩信。

可是韩信是刘邦建国的功臣啊,他又不愿意背负一个杀功臣的名声,怎么办?

3.夫妻重臣配合,完成诛杀

说起吕后大家都知道,他的政治手段不亚于刘邦,狠毒程度非刘邦可比。吕后乱政的那十多年,可谓另一个女皇帝啊。吕后和刘邦一起经历了打江山的过程,她根本就认定了刘邦预除掉韩信的心里,况且,吕后要掌握权力,也必须除掉韩信强硬派,否则,刘邦死后,就是韩信的天下了。所以在这一点上,吕后是很乐意为刘邦除“庆父之忧”的。

再说萧何。韩信错就错在想当“项羽第二”,他既没有自理建立帝国的勇气,要不然早就听了谋士蒯通的建议反刘邦,也没有项羽那样的霸气,要做“武林盟主”,就要有摆平其他诸侯的能力。众所周知,韩信军事水平一流,政治水平糟糕。像萧何这样政治高水平的人斗法,韩信自然搞不赢。萧何为什么要帮刘邦夫妻除去韩信,因为他同样知道韩信这种理念存在的危险。

作为臣子,在刘氏江山已经建立的情况下,是根本不会选择重回诸侯战争的时代的,是个人都知道如何选择。所谓“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也萧何败萧何”,其实不管萧何什么事,一切无非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罢了。

韩信其人,连百万之师,攻必克,战必胜,是历史上少有的兵仙人物,对于他为何有如此出类拔萃的战争指挥艺术,史书上往往语焉不详,也许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天才。

韩信年轻的时候,性格放纵,自己也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有些时候还需要一些老百姓来救济一番,虽为这样贫寒的平民,但是韩信依旧很有风范,每次出行都会非常臭屁的配上一把宝剑,来向周围人展示自己的特殊之处。

这很自然的引起了许多市井之人的恼火,其中就有无赖直接当街拦住韩信,逼迫韩信从他的胯下爬出,如果觉得不行那就用宝剑杀了自己,否则就是明显的懦夫和废物。韩信面对这样的侮辱,并没有像杨志一样挥刀杀死无赖,而是选择屈服——从无赖的胯下爬出。

等到天下大乱之后,能屈能伸的韩信带着自己的这把宝剑去投奔了项梁,项梁战死定陶之后,韩信作为项梁旧部,理所应当的归顺给了项羽,项羽对韩信这个人并不是很重视,仅仅让他做一个自己的卫士,所谓“持戟郎”,可是韩信这样的军事天才根本就不愿意长久的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卫士,而实际上项羽这个家伙武力值超群,压根儿就不需要什么卫士来保护他的安全。

韩信眼看找不到扬眉吐气的前途,于是跑到刘邦军队里面,刘邦一开始也不愿意重用他,后来在萧何的大力劝谏之下,刘邦登坛拜将拜他为大将,韩信作为大将之后,开始在各种战事里面崭露头角,就连刘邦也不得不震惊于韩信对兵法的掌握与运用,可是后来韩信的尾巴越翘越高,甚至在刘邦陷入危机(被项羽团团包围)的时候依旧按兵不动,提出了先把自己封为“假齐王”的要求(韩信一连灭魏、徇赵、胁燕、定齐,齐国平定之后,他派人上书说:“齐国狡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南边又与楚国相邻,如不设立一个代理王来统治,局势将不会安定。

我希望做代理齐王,这样对形势有利。”),韩信的这种乘人之危的要求直接激怒了刘邦,刘邦恨不得当场就把这个该死的韩信给用刀子干掉,但是关键时刻还是刘邦的谋士进行了劝谏,让刘邦假装大度,先解燃眉之急,韩信这件事先给他记着,日后再秋后算账。

刘邦觉得谋士说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假装大度“大丈夫要做就做真齐王,做什么狗屁假齐王啊!”韩信非常感动,于是更加坚定了为刘邦卖命的心态,对于自己手底下的谋士和项羽派过来的说客提的建议一律不听。

刘邦借助韩信出色的军事才华荡平项羽势力后,先是将韩信的军权夺走,然后将韩信这个“齐王”降格为“楚王”,后来又寻了个由头——有人举报韩信谋反,当然了后来证实是诬陷,不过不管是不是诬陷,反正刘邦又抓住机会将韩信这个“楚王”降格为“淮阴侯”,并且把他“请到”长安来享福了。

在长安的韩信日子过得很苦闷,他去拜访樊哙的时候,樊哙这种身份的人看到这么一个军方昔日巨头居然来拜访自己,吓得马上跪在地上“大王肯幸臣啊”,可见韩信此时在整个汉帝国的军事威望已经高到什么地步了。

而韩信在拜访樊哙之后,居然苦笑着感慨自己现在已经沦落到和樊哙这种人为伍了,真的是耻辱啊。可想而知此时的韩信内心的想法是有很多的。

后来刘邦去外面镇压叛乱,因为京城空虚,所以吕后担心内心最近想法比较多的在汉帝国军中地位崇高的韩信会搞事情,也许会和叛军来个里应外合的戏码,所以,为了一了百了,吕后直接假传刘邦得胜回朝的消息,让当年对韩信有知遇之恩的萧何邀请韩信共同进宫朝拜。

韩信不疑有他,进了宫,然后被吕后残忍的在宫里处死了(按照民间传说,韩信是被布袋子蒙住脑袋拖进暗室,被一群宫女用竹匕刺杀的),刘邦真的回来后,听说这事情,情绪有所波动,但总的来说喜悦是要多于悲伤的。

打赏

感谢您的赞助~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版权声明 : 本文未使用任何知识共享协议授权,您可以任何形式自由转载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