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创意写作 / 日期:2024-03-16 / 浏览:7 / 评论:0
有些书被尊为世界名著,但我为什么感觉读起来索然无味呢?
这位朋友很诚实,其实觉得一些所谓的世界名著索然无味没什么好丢人的,这才是正常的反应。我不相信有人看所有名著都会看得津津有味。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书倾向,没有什么书能满足所有人的胃口,让所有人都喜欢。我们拿一些小说来举例。
巴尔扎克绝对够得上世界级文学大师了,《人间喜剧》也绝对是名著了。有人这么评价他的写作风格:
巴尔扎克的故事就像一个能力拙劣的农妇,想烧火却弄了一屋子的浓烟,呛得不行。正当你想放弃的时候,“噗嗤”一声火着了。
如果想体会这种感觉,可以翻翻《高老头》。但我就是不喜欢这种风格,看到前面几页觉得索然无味不想看了难道不正常吗?这没什么丢人的,讲故事的方式不一样,大仲马的书就很精彩,喜欢大仲马不喜欢巴尔扎克,也是正常的。
还有人就是不喜欢俄国小说,人物名字太长记不住,情节不好看,不如法国英国的吸引人。还有人干脆就不喜欢看外国小说,中国古典的小说却能说得头头是道。这也是正常的。看着一些名著感觉索然无味,只能说明你不喜欢这种风格而已,并不能证明自己鉴赏水平不高。
还有一些名著是文学评论里的名著,即有人评选它是名著,但作品本身可能并不怎么样。比如《尤利西斯》,谁知道这东西讲了个什么鬼玩意,它出名恰恰是因为别人看不懂。类似的像中国作家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在文学评论里面地位很高,但实际上只是很小圈子里面的吹捧。
这和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或者从评论角度来看,叫做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这一类思想盛行有关。很多作品以让人看不懂为目标,似乎只有别人看不懂的才是高深的。因为这一类书不需要自己去寻找市场,文学评论者们会蜂拥而上去把一部可能很烂的作品吹捧成很高大上的东西,自然就会有市场了。就像前文讲过的《尤利西斯》,就被评为“文艺青年”必备的书,别管看没看过,书架上没一本都不好意思自称“文艺青年”。
但真正的名著,不论是小说也好,文集也好,都是把高深的道理通过浅显的语言传递给大众,这才是书籍存在的价值。为了让人看不懂而写书,那就是写给自己玩的,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喜欢看网络小说而不喜欢看名著,也是无可厚非的。不要瞧不起网络小说,它还有另一个正规的学名,叫做“通俗小说”,是通俗文学的一个部分。当今的四大名著都是属于这一类。民国时期有名的作家,张恨水、张爱玲;当代最有名的通俗小说作家金庸,有人讲他们的书没有精神内涵吗?那网络小说里面也很可能也存在着足以流传后世的经典名著。